`
hududanyzd
  • 浏览: 777369 次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巴菲特的长期投资思想----价值不断扩展的优秀企业

 
阅读更多
与格雷厄姆不一样,巴菲特更看重企业的品质。第一步他先发现买什么,然后确定价格是否合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模拟一下,就像格雷厄姆来到一家折扣商店,就会停下来讨价还价----为购买任何东西,反正就是讨价还价。你应该知道那种感觉。你途经一家商店,里面摆放着一台吹雪机,价格从259美元降至25美元,即使你家可能永远也用不上吹雪机,但是它的价格实在太低了,让你欲罢不能。这就是格雷厄姆,他就是这样进行投资决策的。但巴菲特却不同,他是先确定想要买什么,然后等着它被出售。所以他在折扣商店唯一要花时间做的事就是付账时看看他想买的东西有没有便宜卖。巴菲特在证券市场也是如此。他已经知道了自己想拥有哪家公司,他所要等待的就是适当的价格。对于巴菲特来说,买什么这个问题与以什么价格买的问题是相分离的。他先回答买什么的问题,然后再确定售价是否合适。 费雪和芒格发现,某些上市公司具有特定的经济状况,拥有一种可扩展的价值。尽管这样的一家公司可能会一直以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卖出股票,但随着公司收益的增长,这只股票的价格最终将会上涨,直到能反映该公司得到改善的经济状况为止。 通用食品公司的例子就是一个就好的证明。1979年,通用食品公司每股收益为5.12美元,其股票的市场价介于28~37美元之间,相当于初始收益率介于13%~18%。下表中,1979年的政府债券收益率为10%,以此计算的话,每股通用食品公司的股票就与51.2美元的政府债券的收益相当(5.12/0.10=51.2)。这就是说你必须购买价值51.2美元的政府债券才能得到每股5.12美元的年收益。 年份 每股收益 售价 相对内在价值* 政府债券收益率* 1979 5.12美元 28~37美元 51美元 10.0% 1980 5.14美元 24~35美元 43美元 11.9% 1981 4.47美元 28~35美元 34美元 13.1% 1982 5.73美元 29~48美元 54美元 10.6% 1983 6.10美元 37~54美元 51美元 11.9% 1984 6.96美元 45~60美元 60美元 11.6% 1985 菲利普*莫里斯以每股120美元的价格收购 * 相对内在价值:表示相对于政府债券的内在价值,就是用当前每股收益除以政府债券的当前收益率。它表示的是在特定的年份中,要获得与每股通用食品公司股票相当的回报率所需购买的政府债券的金额。 *政府债券收益率:表示在特定的年份中,政府债券的平均收益率。 但正是由于通用食品公司是属于那种具有扩展价值的企业,巴菲特坚定了自己的持仓。尽管该公司股票某些时候会以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卖出,但市场价格仍在不断上涨。巴菲特明白,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最终是会上涨的,因为该公司良好的经济状况保障了它能够有长期的经济增长,这会表现在每股收益的增长上,而股票市场最终将会用该股票价格的上涨来反映其每股收益的增长。 因此,到了20世纪70年代,巴菲特开始发现,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对任何便宜的股票进行分析和购买----其实并非理想的策略。巴菲特发现,那些平庸的企业其实很难具有可预期的收益。相比之下,内部经济状况较差的企业更是如此。尽管这样的企业可能在某一段时间看起来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但激烈的商业竞争最终将大浪淘沙,使这些不具备长期盈利能力的企业无法实现价值增长。 他还发现,那些普通或者平庸的企业由于在市场中的表现差强人意,市场反过来对它们也缺乏关注的热情,最终形成了一种惨淡的结果:其股票价格难以说明任何问题。巴菲特发现,即使市场能够缩小其市场价格和预期内在价值之间的差距,这样的股票收益也微不足道,因为其收益是被限定在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此外,资本利得税也会从投资者的收益中划走相当一部分。正是由于这种企业的内部经济状况不佳,投资于这类企业就犹如坐上了一条哪里也去不了的小船。 巴菲特曾经这样描述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投资者以足够低的价格买进了一家公司的股票,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够有积极的事件发生,使得该企业的财富不断增长,从而保证投资者卖掉其股票时能够获得适当的收益。这种足够低的价格能够提供一种安全边际,投资者也因此避免了遭受长期的资金损失。 但巴菲特发现,许多事件将导致公司的财富无法增长,甚至适得其反,导致其财富不断减少,从而使得投资者要么割肉卖出自己的股票,要么被深套而艰难支撑。此外,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发生,资本利得税的沉重负担也会令投资者雪上加霜,很大一部分收益不得不被纳税所吞食。 巴菲特在这种投资方法中的重大发现就是:一个平庸的企业及其可能保持一种平庸的运营状况,投资者在这种公司股票上的投资也往往平淡无奇,最初以低廉价格购买该股票的种种优势都将被偏低的投资回报所抵消殆尽。他深知,路遥知马力时间的冲刷将会使那些优秀的企业脱颖而出,而平庸的企业将逐渐淡出。 巴菲特同样发现,在经济状况方面,优秀的企业和平庸的企业截然不同。如果投资者买入了优秀企业的股票,这些优秀企业的价值将不断扩展,相比之下,那些平庸企业则往往原地踏步,不能实现价值增长。巴菲特意识到,这种不断扩展的价值最终将会推动股票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这种优秀企业价值扩展的现象还有另一个好处:如果价值持续增长,那么长期持有这种投资就比卖出更有意义。这样一来,巴菲特就将资本利得税的缴纳延期至遥远的未来,从而可以充分享受复利投资的丰厚回报了。 巴菲特喜欢用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华盛顿邮报》的例子就是其一。1973年,巴菲特花了9731000美元购买了大约1727765股《华盛顿邮报》的股票,此后他一直持有该股。到1997年,这笔投资已经价值6亿美元之巨。经过24年时间,巴菲特在这项投资中获得了相当于18.7%的年复利收益率。尽管巴菲特也承认,在长达24年中,《华盛顿邮报》的股票有时也会以高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进行交易,但他仍然坚持持有这笔投资。之说以如此,是因为他知道这是一只好股,而要充分发挥复利投资的优势,就必须将其长期持有。他在盖可保险(GEICO)的投资也与此类似。巴菲特于1972年购买了该公司价值约45713000美元的股票。到1995年,这笔投资的价值已经增长到约1759594000美元。这样算来,他获得的年复利收益率约为17.2%。GEICO也就成为巴菲特所赞赏的又一家优秀企业。 面对价值实现的问题,巴菲特开始意识到,格雷厄姆不分企业性质,只图便宜而购买任何股票的投资策略并不可取。于是,巴菲特将费雪和芒格的投资理论融入到自己的投资理念中,关注那些优秀企业的扩展价值。 巴菲特的观点: 1.巴菲特仅对未来收益可合理预测的公司进行长期投资。 2.巴菲特发现,收益能被合理预测的企业通常具有强劲的经济动力,这使得企业获利丰厚,有能力收购新企业或提高获利能力。 3.这些优秀的企业通常具有高股东权益回报率、丰厚的盈利、所谓的“消费垄断力量”,并且在有效的管理中重视股东经济利益。 4.你为一只股票支付的价格将决定你的投资期望收益。价格越低,收益越高;价格越高,收益越低。 5.与其他投资专家不同,巴菲特首先选定他想要投资的企业,然后等到合适的价位,也就是能到达预期收益率水平时再买进。 6.以合理价格长期投资一个经济动力强的优质企业,年复利收益率将达到15%或者更高。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